2024年5月1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同北京中医药大学三附院“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举行党建与学术交流会。参加交流会的有:三附院党委书记王家红,“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卫衡,三附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闫英,三附院科技处副处长兼“工程中心”办公室主任肖若然,微创关节科主任田向东,手足外科主任魏芳远,骨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张雪键护士长,支部成员柳菲护士长,骨伤中心王庆普教授,“工程中心”秘书宓保宏博士以及工程中心骨干成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志生,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挂职副院长王遥,工程中心办公室主任李楠,中药信息学系党支部副书记王石峰,中药学院副教授赵国栋,中药学院副教授詹雪艳,中药信息学系党支部博士乔连生。
三附院科技处副处长兼“工程中心”办公室主任肖若然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参会人员。三附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闫英致欢迎辞。两个支部共同进行了党课学习,骨科党支部宣传委员张雪键护士长与中药信息学系党支部王石峰副书记分别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支部党员纷纷意识到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原创性科技创新,以数据要素驱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随后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吴志生教授介绍了工程中心的建设情况,他表示中药制药中心在我校获批较早,目前中心致力于中药性味评价、中药制造测量与中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中药制造测量学和中药制造信息学,实现中药质量数字化,结合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不断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推动中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中心还在中药新药开发、中药智能制造、中药数字化工厂基地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积极开展产学研项目,与多家企业和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此外吴教授也分享了工程中心在2023年底迎接教育部五年期考核评估中获得优秀的经验。
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卫衡教授介绍了三附院工程中心目前的建设情况,他表示中医骨伤治疗与运动康复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22年9月获批立项,2023年7月正式揭牌,中心立足第三附属医院骨伤学科优势特色,围绕骨伤治疗和运动康复智能化两个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科学创新的重点攻关,从智能中医骨伤治疗机器人、3D打印创伤固定器材、智能筋骨与肺系康复装置和创新康复中药研发四个方面进行研发,并开展成果转化及相关疾病的延伸研究,以实现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支撑,力争建成工程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发展、培养集聚创新人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基地。
特邀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遥教授进行了临床与基础主题的学术报告。双方工程中心师生相互交流、分享了经验与感受,纷纷表示此次党建引领学术的会议非常有意义,跨学科的交流促使学术思想的碰撞,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交流合作,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吴志生教授对此次学术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表示此次会议是一次党建促融合、同心共发展的交流会,双方就构建党建与学术、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新格局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同时,他指出在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乔延江同志、支部书记史新元同志带领下,中药信息学系党支部非常重视党建工作,将以此为契机加强“支部战斗堡垒”的相互联系。
最后,三附院党委书记王家红总结发言,她指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并且在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既要教育创新、科技创新,更要人才创新,不断为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通过坚持“四个面向”,为科研锚定航向,助力实现高质量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
会后,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会收获颇丰,并期待后续开展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扩展交流平台,互融互通、共同发展,不断开创党建学术互融共促新局面。